2011年,有品牌的企业是有福的。
“限购令”横行,所到之处,房地产市场无不应声急剧萎缩。这一年,上有楼市调控政策所带来的压力,下有原料、人工、物流、渠道等各项成本的相继推涨,家居行业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加码挤压。而据可靠消息,住建部正在酝酿的“二三线城市限购”条例,也在加班加点之中。业内人士认为,家居品牌的弱点正在受到放大检阅,中国的家居产业已经正式推入白热化竞争时代。
目前,大量楼市现金流持续涌入商业地产及保障房建设,上游缺水,但家居企业仍不抛弃、不放弃,积极探索品牌发展之道,力求扩大品牌溢价效应。正如箭牌谢岳荣所说:在行业波动之中,想要回避价格战怪圈,只有依赖“品牌的力量”;而在海内外名企云集的北京,更是如此。
从搜房家居网记者的一线观察可以得知,2011年上半年,在积极有效的营销手段、品牌战略之下,仍旧有很多企业取得了同比的高速增长。可见,外界环境并不是判决企业生死的唯一标准,逆市扩张、谋求生机,已经成为业内有识之士的一致选择,端看谁能“跑赢限购令”,在洗牌中占得先机。
品牌溢价的学问
“请记住,你总会在某个地方找到牛市的存在。”债券之王比尔· 格罗斯说。
人们会发现,总有一些企业对楼市调控的感受很轻。目前,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地方:1、高端定位的家装公司、建材、家具商;2、OEM时代便潜心品牌运营,稳扎稳打多年的领军企业;3、玩转营销的后市新贵。
品牌是可以实现“溢价”的,LOGO中包含着情感价值和差别化功能。“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是品牌,很多牌子只是商标。”一位资深职业经理人对记者指出。如何赋予企业的“LOGO”以情感价值,从而实现品牌溢价,让消费者乐意买单?答案有很多种,也许最基本的就是浪鲸杨云所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从商业信誉做起。这一点,倒掉的达芬奇可以作为借鉴。
无论是明星代言人选得好,如欧派、大自然;还是多年的细腻品牌运营奠定了江湖地位,如曲美、箭牌、东鹏;也可以是商业策划总能抢占大众视野的成功案例,如科宝·博洛尼,总之,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立身之道”,这在上游断水的洗牌年代显得极为重要。
[page]家居业的开源与节流
不止是楼市调控带来的压力,对家居业来说,2011年仍然是“出口转内销”年。过去以出口代工为主的家居企业,受国际市场萎靡、国内市场兴旺的诱惑,将在2011年持续上演回归浪潮。而国内的家居大鳄,却在逐渐向海外输出国产、自有品牌的LOGO,上演“内销挑战出口”.此消彼长中,一些企业已经走得很远,但另外一些企业的路才刚刚开始。
2011年,有很多事件在搅动家居业:一边是陶瓷产区的产能过剩,一边是大鳄级企业在并购、建厂、强势扩张;一边是广东家具抱团进入北京,一边是京派家具联盟与卖场的“亲情互动”;一边是传统卖场人流量的逐渐式微,一边是电商新渠道的多平台蜂起。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抢占优势资源”的战争,巨大的核心资源在进行积极的整合配置,家居企业各展所长,横向、纵向整合打通,狙击对手,排行洗牌逐渐加速。而在这一过程中,家居企业自身的开源与节流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实际上,家居大佬与职业经理人们正在频繁提及同一件事:渠道的多元化。这标志着,家居企业正从以往的单一渠道运营模式,向更丰富的业态模式转型。这里所说的“渠道”,不止是营销渠道,也包括如何“为消费者所知”的宣传口径。在营销思路上更贴近消费者、在渠道纵深中更贴近消费者,用诚信经营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去吸引和挽留消费者,为老客户提供更多的福利。这些,都在成为家居业的共识。
家居品牌开启“首选”时代
对于家居企业来讲,2011年的挑战高于2008年。彼时,国家对房地产的保护政策、奥运项目的拉动,让家居人士体会了一回“高空走钢丝”的惊险感,但很多企业都实现了平稳落地;但2011,逐步爆出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在告诉我们:适者生存的时代已经来临。
为了将更多优势品牌、产品、服务介绍给消费者,也为家居企业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2011年5月至8月,搜房网在全国310城同步举行“中国购房者首选家居品牌”系列活动,活动通过消费者首选意愿调查与品牌多维度调研,将综合评选出2011年中国购房者首选的家居品牌。
据了解,本次活动已经得到了千余家居品牌的强烈支持和两千万购房者的热切关注,评选结果即将出炉。届时,搜房网将携手首选家居品牌举行全国发布会,并在310城联合巡演,打造中国家居建材品牌2011夏季最璀璨的一场盛宴,开启中国家居品牌的首选时代。谁会是限购令之下的赢家?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