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犹太博物馆

发布:达夫(好居网用户)  /  阅读:  /  2012-03-27

犹太博物馆位于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建于1993年至1995年,是为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并且展有犹太人在德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馆长布鲁门索(MichaelBlumenthal)是德裔犹太人,他的父亲曾被拘禁在布杭瓦尔集中营(Buchenwald)。

此博物馆的基地图,从上方看是线型的闪电状,呈之字形(图片),这也是其绰号“闪电战”(blitz)的由来。

外观则由镀锌金属片覆盖,窗口都是斜线状,不规则的横割建物本体,这些窗口线是依据柏林地图上的一些犹太历史地点而被连起的,它们也被视为连结德国犹太人不同时期的破碎象征。

庭院景观林

此建物本身没有对外的出入口,唯一一个出入口在隔壁的大楼,也就是德国历史博物馆里。

这个出入通道的楼梯和走廊被设计的相当狭窄,并连到新建物的高塔里,经由高塔才能通到新建物的各个楼层。此塔与通道象征着德国和犹太人历史是不能分离的,也是猛烈而隐密的。

入口

此高塔通往不同楼层的走廊,被称做轴线(Axis),主要有三个走廊通道,则被称为三轴线。其中死亡之轴,通往高塔的中空之处,该塔亦有“浩劫塔”之称。另一个轴线为流亡轴,经过展示犹太人生活文献的走廊后,通往一个名为“流亡之院”的户外庭院,庭院中竖立许多方型高柱。最后一个轴,则被称为“连贯轴”,此走廊串起前两个轴向,在走道间展示与犹太屠杀和流亡之外的历史。

这个出入通道的楼梯和走廊被设计的相当狭窄

此馆犹如迷宫般压缩、狭闭的空间设计,还有切割状、阴暗的照明完全是馆方刻意安排的,主要目的是透过空间使访客感受到犹太人在德国充满艰难与挑战的历史感。

名为“流亡之院”的户外庭院,庭院中竖立许多方型高柱,地面是斜的、方柱也是斜的,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很难站稳,使人感到颠沛流离之感。

水泥方柱上的植物顽强的生长着

悼念室没有灯光,气氛异常压抑,呼吸都变得困难

以色列艺术家马纳舍·卡迪希曼(Menashe Kadishman)用厚有三公分的钢制作了一万个不同的、粗糙的、象征性的、双眼和嘴都是打开的面孔,铺满整个地面,并允许访客踏过,这个展览称为“落叶”(德语:Shalechet)。

走在这条铺满面孔的作品上,声音就像脚镣声,远处的黑色墙面就像深渊没有尽头,走在上面心灵的震撼会经常深刻的引起观者的省思与感触。

通往天堂的道路很漫长

分享到微博
朋友圈
若寻求好居网合作请点击下方按钮
柏林 犹太 博物馆
寻求报道

长按关注好居网公众号
猜您喜欢
A-
A+